近日,一部名为《真实生长》的纪录片在腾讯视频上线。全片共4集,自2月24日上线以来播放量已接近4000万——这时,距离纪录片开拍已经过去十年。
《真实生长》的镜头聚焦于北京十一学校的三位不同性格、不同家庭背景的95后少年。随着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—2020年)》的发布,北京十一学校于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办学体制和高中特色发展改革试点校。自此,走班制、导师制、特色课堂等听起来不太属于中学生的改革举措在这里落地施行。本片的三位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自己三年高中生活。
影片先后获得第12届釜山国际影视节目展BCM提案大会“最佳内容”、第18届广州国际纪录片节“中国故事”优秀系列纪录片等多个奖项,这背后是主创团队从2012年起近十年的持续跟拍、整理剪辑超过1000小时视频素材的结果。
教育就是要看到生长和发生
影片以2012年北京十一学校的军训作为开场。主人公之一、“非典型学霸”周子其从军训当中是否应该允许擦汗作为切入点,与老师辩论公共规则与人性的关系。这是“十一教育模式”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:自由——实行走班制、自由选择自己的课表,不设班主任、自由选导师,自由规划自己日常的学习任务,自由选择加入社团,自由组成学生内阁代表学生意志向学校发声……
“十几年前,一群媒体人进入这个学校。看到这些现象后,他们认为非常珍贵,是任何一条新闻、一条平面报道、一部专题片所不能够涵盖的。”导演张琳说,正是这样一群非常有情怀的媒体人开始了纪录片的拍摄。
在纪录片中,周子其通过辩论与老师讨论文理分科对于学生发展的利弊,怀揣乐队梦想的“文艺女生”陈楚乔在课堂上分享对摇滚歌曲的个人分析和看法,而从外地考来的“乖乖女”李文婷在经历了“没人管”的不适后也充分适应了这样的教育方式,成绩上有了很大提升。
张琳介绍,这部片子原本的名字是《教育突围》,主题聚焦于教育改革,但考虑到无法在现在的时间段内评判教育改革的成效,“而且当时改革中的走班制、导师制等内容,别说十年,过个三五年就已经不新鲜了”,片子的主题最终回归于三个孩子成长本身。“我们所讲的是三个孩子寻找内驱力的故事,这也是目前这四集成片最核心的表达内容。”张琳说。
“这部纪录片的主题就是一种展现,把不同的人、不同个体的生长展现出来。”教育创新与学校变革研究者、时任北京十一学校战略顾问李茂表示,教育首先要做好的就是看到生长和发生,再考虑怎么为个体提供适合的教育——正如有网友评论道,“我们今时今日成为什么样的大人,或许早在青春期就已经埋下伏笔”“教育有了思辨的土壤,理想定能生根发芽”。
“双减”政策施行下,这样的教育离我们有多远?
2014年,教育部将一场新闻发布会的现场设在北京十一学校。把发布会的现场设在学校里是极少见的,目的就是向社会介绍十一学校素质教育的改革经验。当年,他们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。
这些年,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从未停止,特别是去年“双减”政策正式实施以来,素质教育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《真实生长》幸运地迎来了十分恰切的播出时机。
尊龙凯时·(中国区)人生就是搏!“大家看到的是十年前的故事,但又觉得它是当下的故事,在各种反差之间可以思索很多。”张琳认为,这也是片子隔了这么长时间后播出的奇妙之处,“如果刚刚拍完就要播了,对于我们的主人公包括对于整体故事的表达,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。”
张琳表示,第一季呈现的内容虽然只到高考那一天,这个时间跨度已经足够折射出问题,希望影片能够留给大家更多回味、思考和探讨的空间。本片发起人粟国祥介绍,目前第一季除了四集正片,还有一集番外篇介绍了他们毕业后的选择。如果条件允许,还会陆续推出大学毕业、就业和成家立业等持续跟踪拍摄的内容。
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纷纷表示,“希望自己也能在这样的学校中长大”“希望全中国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这样的教育”。而在纪录片的弹幕中,网友们讨论最多的是:这样的教育离我们有多远?
对此,粟国祥介绍,“十一教育模式”在全国许多地区的学校都得到推广,覆盖了近20万学生。虽然它还不是一个成熟完善的模式,也无法批量复制,但在“双减”政策之下,无疑给家长们提供了诸多参考样本——这也是这部纪录片的目的和价值所在。
本文来自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-大有文化工作室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ID:jrtt
2025-04-04 21:15:12
前言2025年,当《仙剑奇侠传》迎来三十岁生日时,《仙剑世界》如同一份精心准备的贺礼,既承载着老玩家对过往的眷恋,也昭示着这一IP迈向未来的勃勃野心。当玩家们还在回味初代李逍遥的江湖义气,或为林月如...